经典影评

看了许多发言,都在纠结调音师的生死
有人用各种逻辑来分析影片中展示出的细节,想要证明调音师是死了还是活着
在我看来,这则短片无关于调音师的生与死,生或死在电影里已然不再重要
调音师一开始就被定义为失败者及偷窥狂,他在影片中只是一种符号,代表的是多数人。
由于比赛的受挫,调音师不再对音乐和自己的事业感兴趣,他放弃自己的人生,从此一蹶不振,某天他决定装一个瞎子,发掘他人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与种种不幸,他利用这种挖掘他人痛苦的方式来实现自己久违的快乐,就如同那个泰姬陵的故事一样。
当他变成一个偷窥者,他一边注视着只穿内衣翩翩起舞的妙龄少女,一边激情四射的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曲,众所周知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充满激情并且以难 度见称。在决定人生成败的大赛上他仅仅弹出一个音符,但此时却手指如飞放佛人琴合一,导演把这样的曲子安排在偷窥时演奏,表达的是人们在挖掘他人隐私来满 足自己利益时的那种眉飞色舞和扭曲的快感。
假装盲人后他的人生变了样,找回了久违的快乐,但这样的快乐是畸形的。他和老板吃饭的片段很重要,服务员先后两次把菜单和价格单摔到桌子上。卡莱尔说过, 没有人在生活中能完全避免与别人碰撞,他不得以各种方式挤过人群,冒犯别人的同时也忍受着别人的冒犯。导演在这里用扔菜单的方式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缺乏最基 本的尊重,我们彼此粗暴相待,即便这本应该是你的职责。结账时调音师故意刁难服务员并扬言要找经理,但走出饭店时脸上洋溢的分明是笑容,为了表现得意的心 情,导演让他适时的调侃了那位过马路的老太太,我想我们习惯了相互折磨但还乐在其中,并且丧失了基本的自知之明。
调音师的老板是个关键人物,他在片中代表了人性的底线,但最终还是被突破了。他默许了调音师的欺骗行为,因为调音师反复强调提高了生产力,并不止一次的反问“你要炒掉我吗?”,人们在面对贪婪和追逐既定利益时是可以放弃底线的,对于操守的坚持是多么的不值一提。
影片的最后,女人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这个是可以确定的。调音师被丈夫的尸体绊倒了,但依旧强作镇定去调音,这无关于他的敬业,更不是他拥有泰山崩于眼前而 面不改色的强大内心,导演为他设计了内心独白“我调好音,穿上衣服,然后离开,就这样”,这样的独白让人心寒,甚至都没有一句“离开后我去报警”。他“镇 定”的坐在钢琴前,目光直视前方,比盲人还要瞎,这时我忽然想起了小悦悦,想起了比瞎子还要瞎的那18位路人,只要能够明哲保身,即使出了人命也要装作没有看到。
后来调音师演奏起了罗伯特·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作品创作的同年,舒曼与其挚爱的克拉拉步入婚姻殿堂,《诗人之恋》可以说是舒曼的爱情日记。即使 舒曼精神失常在疯人院遭受病痛折磨的时候,即使克拉拉生活窘困身边有勃拉姆斯照顾的时候,克拉拉依然把永恒的爱情奉献给了自己的丈夫。可以说,因为舒曼与 克拉拉忠贞不渝的爱情,在某些方面刺激了勃拉姆斯的创作,才另后世的我们能够欣赏到勃拉姆斯浪漫派音乐的精髓。
这首曲子出现在妻子弑夫的场景里显的极不协调,夫妻间没有了爱情、没有了信任、没有了厮守,甚至连生的机会都没有为彼此留下,留下的只是夫妻间的仇恨与相 互伤害。更多的是导演对当今爱情和家庭的质疑,对同床异梦和高离婚率的讽刺,对于真爱一去不返的惋惜,对于夫妻这样紧密的关系都可以被摧毁的绝望。
女人手持射钉枪,站在调音师的背后,形容的恰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人都不声不响,甚至面带笑容。当你转过身去,他/她就拿着利器站在你身后。杀夫的 女人同样可以解读为导演本身,杀夫而不是杀妻,这样设计的用意我们很容易理解。导演化身为女人,用射钉枪对虚假感情和无实婚姻宣战,她射死婚外恋与不忠 贞。
最后,导演选择让人性来毁灭人性,当调音师交代了备忘录遗忘在口袋中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知道自己的谎言被揭穿,即便已经关乎存亡,他仍旧不知悔改自欺欺 人掩耳盗铃心存侥幸心理,甚至连反抗的想法都不曾产生。手持射钉枪站在调音师身后的女人这时代表命运,我们当中只有极少数人是命运的强者,他们主宰命运, 并不时向它怒吼,其余的都被命运折磨的不成样子。我们抱怨,我们忍受,却从来都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对它说不。面对如此懦弱、冷漠、胆怯却又贪婪的人性,导演 用另一种人性,手持射钉枪,击穿他的脑壳。
调音师是生是死都已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挡人性的崩离。
音准可以调节,可人性呢?

原文地址>>

标签: 微电影

仅有一条评论

  1. Xie Wentao
    精彩影评

    对于短片来说,浓缩的必须是精华,本片成功的做到了这点。

    调音师肯定是被杀死了(我看的视频标题就提示重看开头。。。),他相信自己的演技完美无瑕,那是因为之前他并没遇到真正要挑战他演技的人。跳舞的少女也许本身就是个暴露狂,餐厅的服务员(钱是对的,调音师故意找茬)对于调音师到底是不是个盲人并不感兴趣,因为这跟他没有利益冲突。主人公的确花了很多功夫去学怎么做一个盲人,他的演技应付之前的角色都是绰绰有余了,但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战。

    调音师到底犯了几个错误让女主人从刚开始有保留的信任到怀疑再到最后的识破?

    总共有五个失误(以下是按照失误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排列的):

    1.调音师最后一下按门铃的时候女主人很可能在门后看着,而他按门铃的动作很迅速,如果是盲人应该是摸索着去按的。

    2.调音师踩到油漆摔倒的同时看到了尸体,(地上的是油漆,是女主人为了掩盖血腥味故意泼在地上的,女主人家确实在装修,8分16秒门的左边有梯子和一些工具,门的右边有油漆桶)他看到了尸体以后表现出了惊慌这引起了女主人的怀疑。为什么女主人会这么快就怀疑,因为女主人本来就只是有保留的信任。一个细节可以说明,调音师进门以后女主人把门反锁了,反锁的时候可以听到三到四下声音,而之前女主人开门的时候是直接开的,并没有听到解锁的声音,这说明之前门没有反锁。女主人为什么要把门反锁,就是怕调音师不是盲人,看到尸体后夺门而逃。

    3.女主人开始怀疑调音师,于是做了一个测试,很遗憾,这个测试调音师没能通过:8分40秒,调音师要坐下的时候女主人故意推了他一下,调音师本能的用手撑在钢琴上,而这个钢琴,他之前碰都没有碰到过,盲人怎么会知道没有碰到过的钢琴的位置呢?于是女主人更加怀疑调音师不是盲人。

    4.女主人取下调音师的墨镜,她想看看调音师的眼睛,因为有些盲人的眼睛和正常人的眼睛不一样,(比如谢逊的,一看就知道是个瞎子)如果是这样,女主人就可以打消自己的怀疑。于是女主人端详了调音师的眼睛好一会,她看到了什么?隐形眼镜(影片之前的细节:调音师为了伪装盲人带着隐形眼镜)

    5.日程本,这个失误是最明显的,正如调音师自己想的:盲人要什么日程本。他不该把衣服给女主人。

    其他细节:

    调音师的上司说了一句话:这社会不是偷窥癖就是暴露狂。女主人的对门邻居就在门眼后面偷窥了调音师,直接识破了调音师假扮盲人,所以她才会满脸疑惑的开门。而调音师并没看到邻居的满脸疑惑,女主人却看到了,女主人以为是自己说丈夫不在家的谎言引起了邻居的疑惑,所以她才迫不得已让调音师进去。也正是邻居这个举动,间接的将调音师推向了地狱。

    影片刚开始调音师就是因为紧张过度在伯恩斯坦钢琴大赛失败,说明调音师的心理素质并不好,这也为后面买下伏笔:调音师看到尸体以后非常紧张,演技也大打折扣,失误不断。

    女主人的丈夫(死在沙发上的老头)的死状过于平静,他在临死前也没发觉有人用钉枪指着他的太阳穴?这是因为他是个真正的盲人。这也同时说明女主人对盲人非常了解,识破调音师假扮盲人更加容易。

    为什么邻居识破了调音师却没有揭穿他,这是因为她发现女主人也在扯谎。女主人的丈夫是盲人,还一把年纪,照理说不会单独出门的,但是女主人之前说他丈夫不在家,这也引起了邻居的怀疑,所以邻居开门时的困惑表情是来自于两个人的,邻居发现两个人都在扯谎,所以她不知道说什么。

    很多人对老头死在地上还是沙发上有争论,为什么我觉得老头是死在沙发上的而不是死在地上的,因为我想不到一个理由凶手把老头杀死在地上还扶到沙发上坐好,血迹会弄脏沙发和枕头,会加大处理尸体和血迹的工作量,个人意见。

    寓意什么的就不揭示了,观众也应该是各有各的理解和体会。
    原文地址>>

添加新评论